端午节的由来,是什么
端午节,又称为龙舟节,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,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。端午节的由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:

1. **纪念屈原说**:这是最广为流传的说法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、文学家,因忧国忧民,被奸臣所害,最终投汨罗江自尽。为了纪念屈原,人们便在每年的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龙舟竞渡、吃粽子等活动。
2. **纪念伍子胥说**: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名将,因忠诚被奸臣陷害,最终自杀。相传伍子胥死后,其尸体被投入钱塘江,江中的鱼虾都来保护他的尸体,因此人们便在端午节这天划龙舟,以纪念伍子胥。
3. **纪念孝女曹娥说**:曹娥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孝女,她的父亲在钱塘江溺亡,曹娥沿江寻找父亲,最终也溺亡。人们为了纪念她的孝心,便在端午节这天举行龙舟竞渡。
4. **避邪驱疫说**:端午节正值夏季,天气炎热,蚊虫滋生,疾病多发。古人认为端午节是邪气最盛的时候,因此通过挂艾草、佩香囊、赛龙舟等活动来驱邪避疫,祈求健康平安。
端午节的各种习俗,如赛龙舟、吃粽子、挂艾草、佩香囊等,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美好的愿望。如今,端午节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。